术数 中国哲学史用语。(1)一称“数术”。“术”指方术,“数”指气数。即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附会各种迷信杂说,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渊源于古代巫和史官用以窥测天意和代表鬼神发言。《汉书·艺文志》列为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六种。并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四库全书总目·术数类一》:“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它固然是迷信,却也含有零碎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如“天文”和“历谱”包含着最早的天文学知识,“形法”含有生理学和地学的知识。后世称术数者,一般专指各种迷信方术,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课、堪舆、占候等。(2)权术。主要指以刑名之道进行统治的方法。《管子·明法解》:“明主者,有术数而不可欺也。”《韩非子·奸劫弑臣》:“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非参验以审之也。”《汉书·晁错传》:“人主所以尊显,功名扬于万世之后者,以知术数也。”张晏注:“术数,刑名之术也。”臣瓒注:“术数谓法制治国之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