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行为治疗 |
类别 | 心理学 |
释义 | 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是当今世界上心理治疗的三大流派(精神分析、行为治疗和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之一。行为治疗的方法,亦称行为技术,来自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这一点,与其他心理治疗形成鲜明对照。行为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包括华生、桑戴克、巴甫洛夫、托尔曼(Tolman,E.C.)、赫尔(Hull,C.L.)、沃尔普和斯金纳等人的研究结果和提出的理论。行为治疗的设计者在人性问题上采取自然主义的哲学观点,把人的行为看作是由外界环境控制的。行为治疗家们认为,人类的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是人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结果。或是学习得来,或是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所致。条件作用或条件反射,是机体的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在不良行为和某些疾患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学习或条件作用的某些基本规律对它们加以治疗或矫正,帮助病人学习新的技能或行为(“再学习”relearn,“重行条件作用”cronditioning),或者帮助病人通过学习或条件作用减少或消除适应不良行为和疾病症状(“去除学习”unlearn,“去除条件作用”unconditioning),或者通过学会一种新的行为以对抗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抗条件作用”counter-conditioning)。一般而言,行为治疗者所主要关心的是减少或消除病人的问题行为和症状;认为症状和适应不良行为消除了,也就等于治好了病人的疾病。因此,各类行为疗法主要注意病人当前的问题,而不是追索病人的既往经历;重视病人的外显行为和症状,而不是作为其基础的内在病理变化和基本疾病。此外,行为治疗者也重视行为协议的使用,强调尽可能地采用由心理学实验研究中所派生出来的方法。重视治疗效果的科学评定与研究也是行为治疗的一个显著特点,行为治疗要求治疗的实施者于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不断地对病人的靶行为作出客观的评定, 以便使人信服地证实所采用方法的有效度。因此,与其他心理治疗相比,行为治疗有大量的治疗效果的研究报告。实践证明,行为疗法对病人的许多症状和问题行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行为疗法已被用于包括慢性精神分裂症和各种心身疾病在内的许多疾病的治疗中,也用于酒精中毒、药物依赖、家庭或婚姻冲突、性功能障碍以及病人的管理等医学问题上。此外,行为技术在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问题儿童家庭、智力发育迟滞儿童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和监狱中,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行为治疗者们最常采用的行为技术有系统脱敏法、冲击法、放松训练、自信训练、社交技巧训练、焦虑处理训练和代币法等。当前,在行为治疗者内部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一派追随斯金纳的客观行为主义观点,仅注重病人的可观察的和可测量到的行为,而忽视认知、评价、情绪体验和人格等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另一派为认知行为治疗或认知行为矫正,强调病人的认知、动机、情感和思想活动等中介因素在问题行为产生和治疗中的作用。虽然一些对照研究未能发现两派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的疗效间的差别,但认知行为治疗似乎代表着行为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