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遗传学behavioral genetics
研究行为特点与遗传间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旨在发现遗传禀赋对个体尤其是群体内行为差异影响的规律。因所有的行为都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研究遗传对行为的影响时,首先要排除环境因素,确定行为中的遗传成分。由于基因所编码的特异蛋白质在神经元中的表达、对神经元的分化、神经回路的发育、神经元功能的调节构成了行为的物质基础,故行为遗传学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遗传学、对物种行为特点的科学分析技术等等。对动物的研究,通常采用选择性繁殖实验技术,如特赖思研究表明,选择学习成绩特好和特差的两组白鼠,经连续几代的选配繁殖后,育成学习迷津智愚有明显差异的两组白鼠,从而表明白鼠迷津学习能力差异的遗传性(1940)。对人类的研究,如对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行为的研究,其行为的相似性表明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遗传禀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方法及技术的应用,使这门学科走出了方法学上的困境,如RFLP分析、靶位点诱变技术、基因定位与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基因剔除技术等,使人们对行为与基因及其突变的关系有了根本性的了解,这为行为遗传学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并使这门学科取得了较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