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learning
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的变化,而且也包含身心机能的变化。学习是有机体普遍存在的适应环境的一种过程。凡是以个体的经验而发生的对环境的适应都可叫做学习。从动物的习得行为,到人类掌握文化知识与技能、形成习惯与道德品质等都是学习。学习的基本生理机制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不过,学习并不是引起身心变化的唯一因素,由于疲劳、感觉适应、疾病、成熟等也可以引起身心的变化,所以应把它们与学习区分开来。动物虽然也有学习,而且高等动物身上学习还很复杂,但它们都是个体对外界自然环境的适应或平衡,是一种生物现象,是受生物学规律所支配。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质的不同,人除了同动物所共有的个体经验以外,还有另一类的经验,即以个体经验的形式所掌握的人类社会历史的经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中,以语言为中介,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可以是有意图的学习,也可以是没有意图的偶然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像言语、习惯、态度的学习,有意图的学习和没有意图的学习都是起作用的。在教育和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图的学习,它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主要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的。学习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心理学对学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有许多是研究没有意图的学习。以动物作为被试进行的研究,被认为容易控制实验条件,从而发现简单的学习过程及基本规律。但是,从动物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运用于人的学习上是有很大距离的。因此,近40年来,对人的学习的研究更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重视。学习是极为复杂的现象。根据对学习现象的研究,心理学家们有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学说。在西方一般把学习理论分为两大理论体系:刺激-反应理论和认知理论。刺激-反应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连结或联系;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赫尔等。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对情境的认知, 即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分化;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典格式塔的魏特海姆、可夫卡、勒温以及托尔曼和皮阿杰等。近些年来,信息加工理论渗透到学习的研究中,它把学习看成是信息输入、加工储存以及检索提取的过程,推动了认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苏联的活动理论以及用以指导学习的智力活动分阶段形成的理论等也引起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