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1051—1107 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襄阳(今属河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在绘画、书法、鉴赏等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画史上与其子米友仁(1085—1165)亦称“二米”或“大小米”。其运笔用墨之美,自成一家,被称为“米点”山水。绘画美学思想上,认为绘画作品应以抒情意趣神采为审美标准。把绘画艺术看作是画家主观情思的率直表现:“山水心匠,自得处高也”。强调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海岳名言》)认为艺术的完美,不在于“形似”,反对模仿古人,主张“信笔为之”,“抒胸写意”,“意足我自足”。从美与丑的互相转化方面,指出书法艺术创造的辩证法:“肉须裹筋,筋须藏肉”;“险不怪,老不枯,肥不润”;“贵形不贵苦”,“贵形不贵作”。对后人启示颇大。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