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species 德国费尔巴哈用语。表示人或人的共同性本质的概念。在对基督教的批判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认为人不是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类”意识,人不仅把人的个体作为对象,而且能把人这个“类”作为对象;人这个“类”的共同本性是理性、爱、意志力,它是人的绝对本质;“爱”是“类”形成的前提。费尔巴哈的“类”抽掉了人的社会内容,把人还原成生物学上的“类”。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也用“类”来表示人的概念,如“人是类存在物”。与费尔巴哈不同的是,马克思强调人的物质生产的类生活,认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对“类存在物”的研究不能离开人的社会性。但费尔巴哈试图用类这个概念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寻找人的本质,对马克思的早期哲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在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进一步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页)。马克思在后来的著作中扬弃了这一术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