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瓘 唐书法家、书论家。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开元中,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参军。美学上,认为天下之文,肇于自然。“日月星辰,天之文也;五岳四渎,地之文也;城阙朝仪,人之文也。字之与书,理亦归一。”(《文字论》)书法艺术的创造,是书家观察、体会宇宙生生不息运动,“令冥契,吸至精”,“齐万殊而一贯”,“图象”而“立形”的结果。强调须经过主客观的相互交融作用,达到“意与灵通,笔与冥运,神将化合,变出无方”(《书断序》)的境界,方可创造出“幽思入于毫间,逸气弥于宇内”的作品。论述了书法艺术的特性与审美作用,肯定它“含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精灵”,具有抒发情感、美化心灵、使人愉悦的审美功能。阐述了书法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特征。认为优秀的书法作品“灵变无常,务于飞动”,“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能使人在书法美的欣赏中产生“骇目惊心,肃然凛然,如可畏也”(《文字论》)的强烈审美感受。指出神妙的书法艺术可使人“遗情未尽”,“运思无已”,“心存目想,欲罢不能。”(《书断序》)产生持久的审美愉悦。继承孙过庭关于“骨气”和“遒润”相统一的辩证思想,提出“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文字论》),“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书议》)为审美标准;又以神、骨、肉论书,指出“筋骨不任其脂肉,在马为驽骀,在人为肉疾,在书为墨猪”(《评书药石论》)。分书法艺术为神、妙、能三品,以神品为上。评画以“风神骨气”为最。有《书议》、《书断》、《文字论》、《书估》、《评书药石论》等。另有《画断》,已佚,今仅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存有引录其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两段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