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 Judaism 旧称“一赐乐业教”、“挑筋教”。犹太人的宗教。奉雅赫维(Yahaweh,即基督教“耶和华”)为唯一真神。认为雅赫维于六天内创造天地和万物,依照他自身的形象造人,并主宰世界与人类;犹太人是雅赫维的选民,其先知摩西接受雅赫维之“启示”;其教义、教规由摩西借启示而传授。公元前6世纪初,巴比伦帝国攻陷耶路撒冷,毁灭以色列人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圣殿,大批以色列人被掳往巴比伦为奴。以色列人认为此系雅赫维借异族之手降罚,其民族神(雅赫维)观念扩大为列国之神,终而演变为世界神。以色列王国灭亡后,在巴勒斯坦南部的犹太王国由大卫王后裔继续维持一世纪余。以色列人历经战争、屠杀、被掳、放逐等民族灾难,反映在宗教信仰中,滋生了期望救世主弥赛亚降临的思潮,寄希望于大卫王后裔,并成为该教信仰的中心。弥赛亚思潮在民间广为流传时,出现不同派别(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奋锐党人和艾赛尼人等);与依附异族统治者的祭司贵族阶级不同,在民间活跃着作为“神的代言人”的先知,就政治、社会、宗教等问题进行评论,相应地出现了具有政治性的先知文学。主要经典有《圣经》和口传律法集《塔木德》(2—6世纪编纂,亦称口传《托拉》,包括《密西拿》及其释义和补编《革马拉》)。主要戒律包括男孩出生八日后应受割礼,以为雅赫维与人立约(“留在人体上”)的标记,外族人入教需受割礼;“十诫”(不敬拜雅赫维以外的神明;不制造亦不崇拜偶像;不滥用雅赫维之名;谨守安息日为圣日,不得工作;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伪证;不贪恋他人的妻女和财产),以及饮食(如不食猪肉、血、“不洁之物”)、婚姻、洁净和有关社会的规定。主张正义和公道的宗教伦理。近代分为正统、保守、改革等派。现分布于世界各地。约12世纪初(一说于公元1世纪),犹太教传入中国,除保存一般教义、教规和习俗外,还汲取中国文化而形成自身特点。如称雅赫维为“天”,其教为“天教”,《圣经》为《道经》,会堂为“尊崇道德寺”、“清真寺”等。后来华部分犹太人皈依伊斯兰教,称“蓝帽回回”(戴蓝色帽以别于戴白帽或黑帽的其他穆斯林),部分放弃原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