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无果论 梵 Asatkārya vāda 古代印度胜论派哲学关于因果关系的学说。最早见于迦那陀的《胜论经》。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均不相同,从实体的别异性推论出因果有别,即原因中本无结果的结论。理由为:(1)因果观念相异,虽然缕可成衣,但无人将缕视为衣;(2)因果名称相异,衣、缕叫法不同,不可将缕称为衣,也不可将衣称为缕;(3)一因可生异果,缕可织布也可作绳;(4)因果时间异;因前果后,不在同时;(5)因果形式异,衣、缕形状不同;(6)因果数量异,多缕方能成一衣;(7)若因中有果,应该一因成一果,不须多因。实际上常为多因成一果,反知因果各异。胜论派提出因中无果论是与多元积聚论的世界观相一致的,认为宇宙最终可分为六种范畴(也有七种、十种之说),实体是各种范畴的基础,包括地、水、风、火、空、时、方、我、意九种,不分物质与精神,积聚而成整个世界,故因果无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