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的中间路线 intermediate line of philosophy 亦称“哲学上的第三条路线”。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极力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试图超越和凌驾于这两条基本路线之上的哲学主张。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使用了这一术语。实证主义者孔德认为,哲学史上争论了几千年而不能解决的哲学基本问题,即主观经验之外是否有物质或精神存在,以及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形而上学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形而上学,实证哲学才是唯一科学的哲学。马赫则提出一些中性概念来代替物质和精神的对立。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认为不可知论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派别。列宁总结了19—20世纪初自然科学新发展与哲学斗争的新经验,指出,“第三条路线不是独立的路线,而是中间的路线”(《列宁全集》第18卷第269页)。中间派或者是倾向主观唯心主义,或者是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