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胡适
类别 哲学
释义 胡适     1891—1962

学者。原名洪骍、嗣糜,字希疆,参加留美考试时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早年肄业于中国公学,受严复和梁启超等人影响,开始接触西方学术文化。清宣统二年(1910)赴美,先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学哲学。曾与同时留美的赵元任、任鸿雋等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1915年又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师事杜威,用英语写成《先秦名学史》的博士论文。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孔教和封建贞操观念,宣传个性自由,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发动文学革命,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五四时期,与李大钊、鲁迅等人发生分歧。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主张“好人”政府和“省自治的联邦制”。1928年,任中国公学校长,参与筹备中央研究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又办《独立评论》。1938年起,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1942年被聘为行政院高等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后回台湾。1954年任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自称“思想上受杜威和赫胥黎的影响最大”(《介绍我自己的思想》),实验主义是“自己的哲学基础”、“生活和思想的一个向导”(《胡适留学日记·自序》)。强调实验主义“是一种方法论”,认为“哲学是受它的方法制约的,也就是说,哲学的发展是决定于逻辑方法的发展的”(《先秦名学史·导言》)。以纯粹经验论为其哲学基础,以为经验就是生活,“就是对付人类周围的环境”,并以思想作为应付环境的最重要的工具,主张取消哲学的基本问题,使哲学“变成解决人的问题的方法”;又认为“实在”犹如“百依百顺,由人涂抹的女孩”;称真理“不过是人造的假设”,“假设的真不真,全靠它能不能发生它应该发生的效果”(《实验主义》)。以相对主义真理观来反对封建教条,指出:“三纲”“五伦”在古时是“天经地义的真理”,而“现在变成废话了”。猛烈抨击封建礼教,主张推进“道德革命”。又宣传易卜生主义,提倡“建全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主张以“科学的态度”解决人生观问题。对先秦逻辑思想的发展作了系统研究,认为中国的古代逻辑史开始于孔子,但孔子以前有一个“诡辩家”酝酿时期,他们对系统逻辑的研究起了促进作用。认为墨子的逻辑方法是从特殊经验归纳出普遍法则,孔子的逻辑方法是从普遍原则推出特殊的结论。又认为惠施、公孙龙的逻辑方法“本质上是科学分类的方法”(《先秦名学史》)。认为宋代理学中有方法论思想,朱熹的“即物而穷其理”有归纳的精神,但没有对归纳程序作出规定。详细考察了清代汉学家的治学方法,认为顾炎武等人的考证方法与西方伽利略、牛顿的实验科学方法是相通的,不过使用的材料不同:考据家的材料全是文字的,而实验科学的材料全是实物的。他说:“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材料上,成绩也有绝大的不同”(《治学的方法与材料》),以此来说明为什么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并主张虚心采用西方的科学方法,“补救我们没有条理系统的习惯”(《国学季刊发刊宣言》)。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认为“科学的试验室的态度”就是根据事实材料,提出假设,然后进行验证,证据多而有力遂为定论,有有力反证则被否定。特别强调了假设的重要性,认为假设的基础是“寻得几条少数同类的例”,假设的作用是“使归纳法实用时格外经济,格外省力”(《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主要著作有《先秦名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著》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8 23: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