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艺术 post-modernism art 当代西方文艺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声势浩大地震撼了整个文化思想领域。代表人物有:凯奇(John Cage, 1912— )、文杜里(Robert Venturn)、詹克斯(Charles Jencks)、丁格里、斯托克豪森、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 1925— )等。在绘画、音乐、建筑、雕塑、戏剧、电影等领域后现代主义打破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传统规范,对之进行了全新的艺术诠释和创造。但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具体内涵在当代西方艺术界和评论界仍有很大分歧。如后现代主义到底是对正统现代主义的反拨,或仅是一种通俗的文艺样式。关于“后现代主义”一词的出现至今仍众说纷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文艺美学家哈桑(Ihab Hassan)在《后现代转折》(1987)中提出的,他认为“后现代”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奥尼斯(F.Onis)在《西班牙暨美洲诗选》(1934)中采用的postmodernism,后费兹(D.Fitts)在《当代拉美诗选》(1942)中亦使用了该词,英国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也出现了“后现代”一词。哈桑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两个核心构成原则是“不确定性”和“内在性”。后现代主义美学和哲学是后现代艺术勃发和成长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