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 Franz Kafka1883—1924 奥地利作家。生于布拉格一犹太商人家庭。曾在布拉格查尔斯大学修习文学、法律,1906年在该校获法学博士学位。早年对斯宾诺莎和尼采等哲学家的著作感兴趣,以后又研究过克尔恺郭尔的作品,他还受到中国老庄哲学的影响。疾病与失恋使他形成消极灰暗的哲学思想。他认为,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不是一具躯体,而是以各种方式让我们经历种种痛苦的一连串成长过程。走向衰老死亡是人无法克服的趋势,对死亡的渴望是萌生认识的第一个征兆。在死亡面前,“美德是孤独的、绝望的”。在卡夫卡看来,罪恶和痛苦的荒谬性不在于荒谬的世界之中,而在于人自身内省的不足,必须忍受一切。对一切外在的荒谬形成一种习惯的态度,人的存在才得以自由。卡夫卡运用文学手段表现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着意描绘受欺压的小人物的孤立无援和无能为力的状况,以及他们苦闷、恐惧及自卑的心态。他的小说带有社会批判的精神,描绘了政治的腐败、人民的悲惨命运、人与人关系的冷淡及人的被抛弃状态。他善于运用奇特的构思,夸张的场面,穿插与情节无关的故事,瞬间直觉及梦幻,因此又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他的作品勾画了后来存在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颇受存在主义者的赞誉。创作手法有表现主义色彩,被视为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先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美国》(1912—1914)、《审判》(1914—1918)、《城堡》(1922)(均未完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