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卡尔纳普
类别 哲学
释义 卡尔纳普     Rudolf Carnap1891—1970

哲学家、逻辑学家、维也纳学派重要成员,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生于德国巴尔门的罗斯多夫。1910—1914年先后在耶拿大学和弗赖堡大学学习,深受弗雷格影响,192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6年应石里克邀请到维也纳大学任教,成为维也纳学派核心人物,曾参与起草该派宣言,编辑该派机关刊物《认识》杂志。1931年去布拉格担任自然哲学教授,仍与维也纳学派保持密切联系。1935年前往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41年入美国籍。1952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1954—1961年应聘任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教授。为维也纳学派最有成效和著述最多的哲学家。认为哲学的任务只是逻辑分析,传统形而上学的命题不仅没有任何用处,甚至毫无认识内容,“它们只是一些假句子”。提出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清除形而上学。在早期著作《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中提出“可证实性原则”,认为“命题的意义在于命题的证实方法”。后来又提出用“可验证性原则”和“可检验性原则”来取代可证实性原则。和纽拉特一起提出物理主义语言作为统一科学的语言,力图为科学构造一种理想的形式人工语言。首先区分对象语言(研究对象的语言)和元语言(讲述对象语言的语言),前者是未经解释的语言,后者是解释过的语言;其次区分内容的实质的说话方式和形式的说话方式,前者讲事物和事物的性质,后者只是讲到语词,试图以此来说明哲学的争论只是两种可以并存、可以合理商量的语言论题的争论。提出所有逻辑规则都可以理解为句法规则,包括形成规则和变形规则,以此来建立一种纯粹外延的逻辑句法的语言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能自由地选择他的语言规则,也可按他的愿望选择他的逻辑,即“容忍原则”,或称为“语言形式的约定论原则”。1942年在塔尔斯基的影响下,从逻辑句法转向语义学研究,试图在外延语义学(处理个体、类和真值等概念)之外还建立一门内涵语义学,即处理名称和语句的意义、表达式的同义性或意义等值及命题的分析性等概念的语义学。晚年致力于归纳逻辑的研究,试图以形式化的演绎方式建立一门归纳逻辑,但终于没有完成。主要著作还有《语言的逻辑句法》(1934)、《哲学和逻辑句法》(1935)、《语义学导论》(1942)、《意义和必然性:语义学和模态逻辑研究》(1947)、《概率的逻辑基础》(1950)、《世界的逻辑构造和哲学中的假问题》(1967)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9 1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