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象 中国美学史用语。“兴”指兴致,兴会,即诗人为外物所触发油然而生的审美意趣。“象”指诗中的形象。兴象即诗人所创造的包孕其审美意趣、又能引起读者盎然兴会的形象。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已提出“然挈瓶肤受之流……都无比兴,但贵轻艳”。并以此为标准,评陶翰曰“既多兴象,复备风骨”;评孟浩然曰“无论兴象,兼复故实”。明胡应麟进一步强调:“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诗薮》内编卷五)并认为有的诗中形象简淡而不具体,也仍可言兴象,因而称汉代古诗“兴象浑沦”、“全无兴象可执”(《诗薮》内编卷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