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 亦译“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它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向大机器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日益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广泛采用新技术,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以及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进步和民主思想的传播,都为产业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产业革命于18世纪30年代始于英国。J.怀亚特发明纺纱机,揭开了产业革命的序幕,接着J.哈格里沃斯制成珍妮纺纱机,随后又发明了卡特赖特的动力织布机,特别是J.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产业革命迅速扩展到化学、采掘、冶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部门。到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已基本完成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引起整个生产方式的变革,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继英国之后,美、法、德、俄、日等国也在19世纪先后开始并完成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本身用机器来生产。机器大工业以及工厂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并使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产业革命创造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工业无产阶级和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机器的使用,使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同时也使工人被束缚在紧张的劳动中,变成机器的附属物,加深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