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黑格尔
类别 哲学
释义 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1788—1793年在杜宾根神学院学习,后获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1793—1801年在伯尔尼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等地任家庭教师。青年黑格尔十分注意研究政治和宗教,极力推崇理性与人权,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和地位,向往法国革命,充满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但却不赞成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尖锐批判宗教,在《基督教的实证性》中,抨击基督教是违反理性而强加于人的宗教。并提出“我们必须超出国家”的口号,尖锐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深刻揭露当时德国社会的腐败,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恢复旧法制。1801年起,先在耶拿大学任教,后任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在《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中,批判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指责费希特从自我意识出发建立的主客同一是主观的,缺乏客观性。强调“绝对”作为本体的客观性。1816—1818年先后任海德尔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教授,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哲学史、法哲学、美学、人类学、数学等课程,并专心著书立说,完成许多重要的哲学著作。1829年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他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与统一是近代哲学最关注的中心课题。从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基本原则出发,批判康德割裂思维与存在、本质与现象的二元论与不可知论,指出当人们认识了现象,同时也就认识了本质,它们同一的基础是思维。思维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思维,同时又是事物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思维统摄一切。这种客观的思维即“绝对精神”,它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和核心,世界上一切现象都只是它的外在表现。“绝对精神”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创造力,它能自己产生自己,并把自己外化为自己的对象,同时又能扬弃自己建立的对象,使自己返回到自身。“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就是概念的内在发展,是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它自身。并从人的意识的发展史,考察意识从最低级、最直接的知识开始,经过逐渐发展最后达到关于“绝对的知识”或“概念知识”。他的哲学体系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所构成。逻辑学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灵魂,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则是逻辑学的应用和展开。(1)逻辑学。整个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是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在这个阶段里,绝对精神以一种纯粹思想、纯粹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纯粹概念是撇开一切客观事物的关系和特征,超自然、超人类社会的,是一种最普遍最抽象的东西。纯粹概念内在于一切事物的本质或核心,一切事物的存在都要以它为前提和根据,并从概念引申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整个逻辑范畴的推演过程按先后次序排列,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概念系统。逻辑学从存在论经本质论到概念论。存在的概念是直接的、抽象的,包括质、量、度三个环节。质是指事物直接存在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的外在规定性。量变到一定限度要引起质变。质与量的统一是“度”,度是有质的量。本质的概念是间接的、矛盾的。包括本质自身、现象和现实三个环节。概念表现为成双成对,相互联系的反思关系。对立双方互相排斥、互相转化。概念论的概念是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包括主观性、客观性、理念三个环节。概念虽是主观的,但包含有丰富的客观内容,因而是具体的,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统一。他在逻辑学上最大的贡献是辩证法思想,把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上升为思维的普遍规律,并制定其基本内容。(2)自然哲学。哲学体系的第二部分,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研究理念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自然是从理念“异化”出来,是精神的自我否定,把它自身体现在自然界里,以感性事物的形式出现。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只是精神的外在表现形态。自然界是一个由众多阶段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引导自然界中各个阶段展现出来的是潜伏于其中的内在本质,即概念的辩证运动。由此他依照概念发展的高低次序,把自然哲学划分为力学、物理学和有机物理学三个阶段。力学研究时间与空间。反对绝对时空观,肯定两者的统一;坚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在天体运动中提出太阳系是一个自己运动的系统。物理学研究各个有差别的物理物体聚集在一起,彼此对立的个体性物质互相作用和互相反映。有机物理学研究地质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和动物有机体。生命作为有机总体的出现才能把自己的各个部分真正结合起来。人作为最高级的有机体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精神在自然界中最完善的表现。精神扬弃自己的外在的现实存在,超出自然回复到自身之中,精神虽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3)精神哲学。整个哲学体系的完成,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关于人或人的精神的学问。它是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自身的科学。精神是逻辑理念和自然的统一,它是自然的终极目的或真理,是理念的真正现实。精神是最高的对立统一,其本质是自由。精神在它物中即是在它自身中,是自己决定自己。自由精神的实现必须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精神的辩证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最初阶段是主观精神,在此精神还处于自身关系之中,尚未使它的概念具有客观性,展现于外部世界之中。是研究个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客观精神指社会意识,是个人主观精神向外表现于客观世界中。包括抽象法、道德和社会伦理三个环节。客观精神以自由意志为基础,每个环节都是它的特殊表现。绝对精神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它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从艺术到宗教、再到哲学。三者都以绝对精神为自己的对象,都是体现绝对精神的内容。但它们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认为艺术的特征是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是研究绝对精神的艺术阶段的科学,它通过现实的某种具体事物的感性形象来显现理念。艺术不仅诉之感性,而基本上是诉之于心灵,是把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作为对象并从对象中认识自己、再现自己。艺术的内容是理念,形式是直接的具体形象,因此是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整体。宗教是以表象的形式表现理念。艺术和宗教都是以非哲学意识的形式把握理念。宗教研究自然和人与上帝的关系,与哲学一样达到同一的真理。宗教有其发展过程。哲学高于宗教,它以概念形式表现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经过一系列的矛盾发展过程,终于在人的哲学认识中完全显示自己。黑格尔从哲学上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科学研究的成果,并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和懦弱的两重性,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与恩格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批判黑格尔哲学,吸取他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摒弃其唯心主义的外壳,在历史上第一次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20世纪以来,黑格尔哲学在国际上重新受到重视,各派哲学家纷纷从不同角度对黑格尔哲学作出自己新的解释。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1807)、《逻辑学》(1812—1816)、《哲学全书》(1817)、《法哲学原理》(1821)。去世后由他的学生编纂出版的有《历史哲学讲演录》(1837)、《哲学史讲演录》(1833)、《美学讲演录》(1835)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5 6: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