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以所禀,自为佳好 东汉王充用语。指各人以其禀性进行创作、鉴赏为佳,不能强求一律。《论衡·自纪》:“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认为元气构成天地万物,人禀受元气而生,因禀受元气之厚薄多少不同而异,主张各人以自己的禀受各为佳好,不必强求相似。认为艺术创作亦如此,凡能表现自己性情的作品为佳作。离开个人的禀性,在文辞形式上“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论衡奇自纪》),必定缺乏“真美”。强调了艺术的个性化。指出“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辨伪以实事”,“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论衡·自纪》),提倡艺术内容、形式及风格的多样性。这一思想对后来提倡革新,反对复古的艺术家产生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