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三段论的格 figure of syllogism 由于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三段论的不同形式。三段论共有四格。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为主项,在小前提中为谓项;第二格: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均为谓项;第三格: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均为主项;第四格:中项在大前提中为谓项,在小前提中为主项。用M .P.S分别表示中项、大项和小项,则三段论四个格的结构如下:  运用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于这四种不同的格,可以具体化为各格的特殊规则。这些特殊规则较为简明,更易于判明一个三段论在形式上是否正确、有效。三段论各格在认识中各有其不同的作用。三段论的第一、二、三格,在历史上是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并进行过分析的。至于第四格由谁最早提出的问题,逻辑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参见“三段论的第四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