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董仲舒
类别 哲学
释义 董仲舒     前179—前104

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举贤良对策》)。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其学说以儒家为中心,综合名、法、道,杂以阴阳五行说,贯穿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其神学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天者,百神之君”、“万物之祖”。认为“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见其光,序列星而近至精,考阴阳而降霜露”(《春秋繁露·天地之行》)。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天和人一样有意志感情:“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同上)天和人一样有道德意识:“仁之类者在于天。天,仁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还强调“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认为天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类,人的形神和道德品质等都是天的副本。人只有服从天道,“取天地之类以养其身”(《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天通过阴阳五行的变化体现其主宰作用,“是故明阴阳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春秋繁露·天地阴阳》)。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分别表示希望和谴责,“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惕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策》)同样,“帝王之将兴也,其类祥亦先见;物固以类相召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动》)。故统治者须承天意以行事。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认为君臣、父子、夫妻等“道”出于天,故“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借天道以论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神圣化、绝对化。认为人的认识在于与天意相符,而天意“唯圣人能见之”(《郊语》)。认为“名”也来自“天意”,提出概念的先天起源说,“名则圣人所发天意”,“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并将深察名号作为一切是非曲直的标准,提出“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名之审于是非也,犹绳之审于曲直也”(同上)。在提出封建伦理“三纲五常”之同时,把人的性品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圣人之性”是善性,“斗筲之性”是下愚者,都不可以名性,只有大多数被统治者的“中民之性”才可以名性,但他们需要统治者加强道德教育。宣扬黑、白、赤三统循环的历史观。认为每一新王受命,必须根据黑、白、赤三统,改正朔,易服色,但“大纲人伦、道德、政治、教化、习俗”,“尽如故”。强调“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在义利观上,主张义利“两养”,不可缺一。但又提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认为“利者,盗之本也”(《天道论》)。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阶级矛盾现象有所揭露,提出“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汉书·食货志》)教育上,主张以教化为防止民之趋利,巩固封建统治的“堤防”,立太学,设庠序。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把仁义礼乐看做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生存的基础,认为“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立元神》)。著作颇多,《汉书·董仲舒传》称“凡百二十三篇”,外加说《春秋》的《玉杯》等数十篇十余万言,现存《春秋繁露》及严可均于《全汉文》中辑录的两卷文章。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4 5: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