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 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 德国康德著。1788年出版。该书着重论述其伦理学思想,除重复已写的《道德形而上学探本》所论述的一般原理之外,着重讨论了实践理性问题,特别阐明了实践理性的辩证论。认为实践理性批判的基本问题是意志自由问题,意志乃是有理性的存在者的自身活动,而不需要别的原因加之于它。自由、意志与道德规律是一致的,作为有理性的人不受外力影响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就必然是遵守道德规律的。一个有理性者的道德行为必须是自律的而不是他律的,必须是从义务出发,有善良动机,而不从行为后果考虑。提出三条道德规律:第一条认为个人行为的标准必须可以成为普遍规律,即一个人自己认为是有根据的,一切有理性的存在者也必须都认为是有根据的。第二条认为人的行为必须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把他当作工具。第三条认为每个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是颁布普通规律的意志,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中,每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而行动,并又符合人的普遍道德规律,则人就有了意志自由、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认为实践的最高的善为德行与幸福的统一体。从现象上看实践理性在这里有二律背反存在,这个二律背反的一种情况是追求幸福的欲望是达到德行的原因,另一种情况是德行的准则是达到幸福的原因。前者不可能,因为幸福的追求并不能达到道德;后者也不可能,因为世界上的事件由因果律决定,而不由道德律决定,即使完全遵守道德的规律也不能指望把幸福与道德联系起来达到最高的善。但从本体上看,假定人的灵魂不死,人有意志自由和上帝存在,上帝可以对德行与幸福的矛盾进行审判奖罚,而灵魂不死可以在肉体死后仍得到奖偿,意志自由可以保证行善的动力。把善良意志的实现与个人需求和欲望之间的协调推到彼岸世界。指出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因为人是积极的发展的,一切要务均归属于实践范围,而思辨理性的要务是受到制约的,只有在实践理性的运用中才可以达到。中译本由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