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社会哲学 social philosophy of phenomenology 现代西方社会哲学理论。以现象学为依据而提出。属于反实证主义。主要代表是胡塞尔。现象学强调不是由事物的现象而概括出事物的本质,而是通过直觉把握现象也把握了本质。认为通过中止判断或把存在放在括弧中的现象学还原(本质的还原和先验的还原)就可以达到本质的认识,这个本质就在纯粹的自我意识之中。以这种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则把社会现象归结为自我意识的创造。胡塞尔提出“实践活动的生活世界”的概念,认为科学与哲学的理念由生活世界中的理论的和技术的实践活动所产生,而实践活动的生活世界则是自我意识活动的产物。实践活动的生活世界是最重要的,它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并由它产生科学与哲学的理念,科学与哲学只是生活世界的“理念的外衣”。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与哲学都是这样来的,但从伽利略开始,自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科学与哲学就从日常的生活世界转移出去,把由数学化而形成的“理念的外衣”当作是客观的,实际上这只是主观性的产物,即由一种共同的主观看法形成。由此产生所谓的自然科学的危机,或欧洲文明的危机。它表现为科学的发展促进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却忽视了精神的追求,只有现象学的纯粹意识给予人类以意义、价值和真理,才能拯救欧洲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