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现实主义
类别 哲学
释义 现实主义     realism

一种创作方法和文艺思潮。与“浪漫主义”相对。作为创作方法,侧重选择普遍、平凡、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和事物,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如实的反映,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是其最早的美学依据。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将艺术比作现实的镜子,强调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J.席勒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一文中认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区别在于:前者再现现实,后者表现理想;前者重客观,后者重主观,并肯定这两种倾向可以趋于统一。最早明确提出“现实主义”这一词是德国评论家普朗什。他在1833年把对现实进行细心观察而创作的艺术称为现实主义。19世纪近代现实主义文学达到全盛期,在理论上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得到突出的强调。恩格斯提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83页)。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现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法国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Champfleury, 1821—1889)等人初次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并由杜朗蒂等在名为《现实主义》的刊物上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宣言,主张作家要“研究现实”,如实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认为现实本身就是最适当的表现题材,对它无须进行任何修饰。明确提出用现实主义这个新“标记”代替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暴露和激化;自然科学发展和唯物主义的胜利使人们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他们继承和发扬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主张冷静地观察、评价和如实地客观地描写现实,从剖析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造成种种社会罪恶和弊病的社会根源。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现实主义文艺的发展也参差不齐,各具特色。它们共同的美学意义在于既妙肖自然,又高于自然,真切而传神地再现对象的特征。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至今仍被使用。作为一种思潮,在20世纪又出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思潮和流派。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8 17: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