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illumination
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一种环境因素。照明不适宜不仅会严重损害人的视力,而且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心理效应,影响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状态。照明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照明强度。劳动环境中的照明强度应根据工作的性质、任务而定,如劳动中设备的精密程度、加工物件的大小、光反射系数、加工物件与背景的对比、工作的质量要求、操作的安全系数等都是选择照明强度的依据,比较适宜的照明强度参见“照明强度标准表”所示。研究表明,照明强度的适合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视觉功能的作用来影响工作速度、精确度和疲劳状态的。照明强度不仅影响人的视力,也影响人辨别差异的速度、明视的持久性、颜色辨别力、立体视觉和视野的广度等。灯光分配也是照明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劳动环境中照明分配合理的主要尺度是场内受光均匀。因为明暗不均会增加人的视觉负担,如瞳孔的不断张缩容易引起眼疲劳。在工业照明中,一般皆采用局部照明与全部照明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提高了灯光的利用率,也能保持局部照明与整体照明的协调。照明研究也包括对光源性质的研究。因为光源性质对劳动者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有很大影响。通常人们根据光源的产生把照明分为自然光源(阳光)与人工光源两大类。尽管人工光源照明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但劳动者还是倾心于阳光,一方面在主观判断上认为阳光更有利于保护眼睛,另一方面多数人都有向窗外远眺的期望。根据光线与照射物之间的关系,又可把照明分为直接光源、反射光源和透视光源。光线直接照射的直接光源虽使向光部分清晰可辨,却产生阴影或轮廓不清,即照度分布不均,如部件反光度强,还会产生眩光,导致眼疲劳;而反射光源和透射光源则可减轻眩光和阴影,使照明保持均匀,有利于保护眼睛。人工光源一般有白炽灯、日光灯和水银灯三种。其中以日光灯为最佳,发热量小、发光面大、照度均匀、成本低。水银灯是一种蓝绿色光,故常用于马路、街道或停车场的照明。一般地说,由于有色光照明会使视力显著下降,辨色错误。故不适宜某些作业照明。眩光对视力有害,对眩光的研究主要是寻找消除它的方法。
照明强度标准表
照明强度 (米烛光) | 适宜活动 的范围 | 活动对视 力的要求 |
10~50 | 用于谈话、会 客或行路 | 很低 |
50~100 | 用于加工物 件粗大、操作简 单的劳动 | 短期且视力 要求不高 |
100~200 | 用于短期阅 读、缝制浅色衣 服等 | 短期且要求 中等视力 |
200~500 | 用于长期阅 读、会计、一般 机加工操作 | 长期且要求 中等视力或短 期而要求高度 使用视力 |
500~ 1000 | 用于缮写、绘 画、 成品检验、 缝纫等工作 | 长期而视力 要求较高 |
1000以上 | 用于加工物 件细小、 反射系 数较低或颜色 对比不明显的 工作, 如精细雕 刻、 刺绣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