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法meditation
亦称“冥想”、“入静”或“静默”,指能够诱导内心平静的自我意识状态的技术。沉思源于东方的宗教和哲学,尤其是佛教和禅宗。它能降低呼吸频率,升高体温。深度沉思可引起脑电波的波形和频率改变,表现为α波和θ波增多。在某些沉思中,可以产生大脑两半球的同步脑电波。由于沉思能够使肌体放松、提高应激耐受能力、发展自尊、增强注意力和观察力, 因此可作为心理治疗和自我训练的辅助手段。沉思法种类颇多,有东方沉思(中国气功、日本坐禅、印度瑜珈)、松弛反应、超然沉思和禅宗沉思等。有人把沉思分成两大类,即集中(限制性)沉思和敞开(扩大性)沉思。前者是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一个对象上,使注意范围极其狭小;后者是形成一种警觉的自由浮动状态。各种沉思技术,其方法各异。有的包括某种放松训练和呼吸练习,有的使用咒语。最常用的形式是将注意集中于“曼特拉”(mantra 印度),即一种能为沉思训练者所感觉到的、适当响度的声音,也可以是一个在精神上受尊敬的人名或短语。沉思的对象也可以是可见的烛光、宗教师尊和菩萨画像等。不同的文化环境存在不同的沉思方法,但沉思训练时要对曼特拉有清醒的意识,多采取集体训练形式。训练时的要求:(1)锻炼者松弛和呼吸训练的幅度和频率要有规律。(2)训练时应置外界环境于不顾,需排除其他思维活动的干扰,而将注意集中于一个重复的单字或短语如曼特拉。(3)需要有安静的环境,能使心理状态得到安定。(4)锻炼者要十分相信这种方法,并且相互鼓舞而不能互相干扰。在西方,沉思法主要作为松弛训练方法用于降低高血压和治疗焦虑情绪。现代研究表明,沉思训练过程中可以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活动的变化,对人体有保健强身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