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父母离异后父亲常骂我,母亲总抱怨不想见咋解决? |
类别 | 生活杂谈 |
内容 |
父母离异后,父亲常常骂我,让我心里很难受。母亲呢,又总是不停地抱怨,我都不想见到她了。在这种环境下,我完全感受不到父爱和母爱,心里特别失落。我还总忍不住向别人倾诉这些遭遇,却不知道该怎么改变现状。现在因为父母的这些情况,我特别迷茫,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现在这种糟糕的状况呢? 能感觉到你像被夹在两个“情绪漩涡”里——父亲的责骂像冰雹,砸得人疼;母亲的抱怨像浓雾,裹得人喘不过气。明明是最该亲近的人,却成了让你最想逃的存在,这种“家不像家”的失落,一定攒了很久吧?其实你现在的迷茫和难受都太正常了:当父母的情绪把你卷进去时,你连“自己该站在哪里”都看不清,更别说“改变”了。 或许可以试着从“先稳住自己”开始,慢慢在父母的情绪和你的感受之间,搭一道“缓冲带”。 第一步:先给父母的情绪“贴标签”,把“他们的”和“你的”分开父亲骂你时,你可能会下意识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母亲抱怨时,你可能会觉得“我必须听着,不然就是不孝”。但其实,他们的情绪里,藏着太多“和你无关”的东西:父亲的责骂,可能是他没消化好离异的挫败,把气撒在了最亲近的人身上;母亲的抱怨,可能是她对生活的无力,只能通过倾诉来缓解焦虑。 你可以试着在心里默默说一句:“这是爸爸/妈妈的情绪,不是我的错,也不是我能解决的。” 就像邻居家吵架,你听到了会不舒服,但不会觉得“是我导致的”——对父母的情绪,也可以保持这种“觉察但不背负”的距离。 比如父亲再骂你时,别立刻反驳或自责,先在心里暂停一秒:“他现在在生气,可能不是针对我,是他自己心里有火。” 母亲抱怨时,也不用急着劝她“别想了”,可以轻轻说一句“听起来你今天很难受”,然后慢慢走开——你的任务不是“拯救”他们的情绪,而是先保住自己不被拖垮。 第二步:对父母的“伤害性互动”,试试“软对抗”你可能试过忍,试过逃,但心里的委屈反而越积越多。其实可以用更温和的方式,明确自己的“边界”:
刚开始这么做可能会心慌,觉得“是不是不孝”,但你要记得:保护自己的情绪,和“爱他们”不冲突。就像你不会因为怕朋友不高兴,就硬听他骂你一下午——对父母,也可以有这样的“底线”。 第三步:把“向别人倾诉”变成“给自己存档”,慢慢攒“自己的力量”你总忍不住向别人说,其实是心里太堵了,想找个出口——这不是“矫情”,是你的本能在求救。但如果倾诉总停留在“重复痛苦”里,反而会像在泥潭里打滚,越说越累。 或许可以试着换一种“倾诉方式”:拿个本子(或手机备忘录),写下这些事:
写下来的过程,其实是在“梳理”:你会发现,父母的情绪是他们的,你的感受是你的,而你完全可以拥有“不被他们影响的瞬间”。这些瞬间哪怕很小(比如吃了口好吃的,晒了会儿太阳),攒多了也会变成你的“小铠甲”——让你慢慢觉得“我不是只能被他们的情绪牵着走,我还有自己的小日子”。 最后想对你说:你不必“拯救”这段关系,先救自己父母离异后的状态,可能不是一天两天能变的——父亲可能暂时学不会好好说话,母亲可能暂时走不出抱怨。但这不是你的“责任”。 你现在最该做的,不是“让他们变好”,而是先找到“让自己不那么糟”的方式:比如和能让你轻松的朋友多待一会儿,比如给自己培养一个小爱好(打球、画画、甚至只是拼乐高),比如睡前花5分钟想想“今天我有没有对自己好一点”。 等你慢慢从父母的情绪里“退出来”一点,或许会发现:你对“家”的期待,不一定非要从他们身上要。你自己先活得稳一点、亮一点,就是在悄悄改变现状了——毕竟,当你站得稳时,哪怕风雨再来,你也知道“自己能撑住”。 你值得被好好对待,哪怕暂时没人给,也可以先给自己。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