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 neo-realism 现代西方文艺流派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于意大利电影、文学领域。由一群经过反法西斯斗争的进步作家、艺术家组成,以争取社会进步、民主、平等为思想旗帜,以忠实地反映历史的真实和面临的现实为艺术纲领。“新现实主义”一词1942年由意大利影评家彼特朗吉里(Pietrangeli)首创,通常认为,它是批判现实主义在战后的新发展。最早出现于电影创作。1945年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为其开端,代表作还有《偷自行车的人》、《警察与小偷》等。电影剧作家柴伐梯尼(Zavattini)提出用日常生活事件来代替虚构的故事、不给观众提供出路的答案、反对编导分家、不需要职业演员、每个普通人都是英雄、采用生活语言等创作六原则。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是:深厚的反法西斯主义的激情、民主主义;反映的冲突和表现手段的简单明了和通俗易懂,侧重于拍摄“真人真事”,使用非职业演员,强调纪实性和客观性。新现实主义文学受新现实主义电影影响,描绘普通人平凡、辛酸的生活,暴露社会阴暗面。新现实主义作家视真实性为艺术的生命,作品具有“纪事性”和“文献性”的特点。他们常常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手法,直抒人物的内心感受,把作者、读者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互相沟通,使作品成为“抒情性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