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韵】鲁甘切,音篮。染青草也。【诗·小雅】终朝采蓝。【周礼·地官·掌染草注】染草蓝、蒨,象斗之属。【通志】蓝三种:蓼蓝染绿,大蓝如芥染碧,槐蓝如槐染青。三蓝皆可作淀,色成胜母,故曰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又【古今注】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
又【说文】瓜苴也。
又【酉阳杂俎】蓝蛇,首有毒,尾能解毒,南人以首合药,谓之蓝药。
又鸟名。【尔雅·释鸟】秋鳸,窃蓝。【注】窃蓝,青色。
又滥也。【大戴礼】文王官人,蓝之以乐,以观其不宁。
又地名。【晋语】三卿宴于蓝台。
又山名。【水经注】新河出令支县之蓝山。
又水名。【杜甫诗】蓝水远从千涧落。
又【纲目集览】伽蓝,梵语,犹中华言众园。
又姓。【通志·氏族略】战国时中山大夫蓝诸。
又通褴。【傅玄诗】整此蓝缕衣。
〔又鉴也。〕 谨照大戴礼注鉴改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