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
亦称“智商测验”或“IQ测验”,是通过测验的方式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智力是人的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等,故智力测验又称普通或一般能力测验。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A.比内和医生T.西蒙合作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测验量表,即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主要用于区分正常儿童和迟钝儿童。比内用数量化的方法评价人的智力,使智力测验成为心理计量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08年和1911年比内对该量表作了两次修订。1916年美国心理学家L.M.推孟将比内-西蒙量表译成英文,并作了修订,称为斯坦福-比内量表。1911年我国学者费培杰将比内-西蒙量表译成中文。1924年陆志韦发表了他修订的《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1936年陆志韦、吴天敏发表了第二次修订本。1979年吴天敏发表了第三次修订本,改称《中国比内智慧测验》。1949年美国心理测量学家D.韦克斯勒编制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1955年编制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966年编制了韦氏学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韦氏这三套智力量表和斯坦福-比内量表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权威性的量表。1981年龚耀先修订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986年他又修订了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同年,林传鼎、张厚粲修订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并制订了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简式手册。目前流行的智力测验一般以混合测验为主,其编排形式大体分为两类:一为混合列车式;一为成套式或专车式。前者的优点是容易引起被试者的兴趣,不致因长时间做同一方式的测验而厌烦;后者则可比较各种能力,可节省测验指导的时间。智力测验的主要用途是:鉴别学生智力水平,以利因材施教;对心智缺损进行早期诊断;为任用、筛选、升迁、考核人员提供心理学依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