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活动intellectual activity
在人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言语,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映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2年提出了他的智力活动的概念。依据人类“活动的进行所处的水平”不同,把活动分为三种: (1)“使用物质的实物”活动。(2)“使用大声的言语”的活动。(3)在“头脑中进行”的活动。他认为,智力活动是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活动。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完成的,所以常把它称为“以词的形式在‘心里’完成的动作”。它的表现形式区别于实践活动(使用物质的实物活动)、言语活动(使用大声的言语活动),主要特点有三:(1)观念性。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客体(实物或实物的模拟品),智力活动的对象则是这种客体在头脑中的映象,是一种观念的活动。(2)内潜性。实践活动和言语活动都是可以觉察到的外显活动,而智力活动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言语默默地进行的。(3)简缩性。实践活动的每个操作都必须实际作出,不能高度省略,也不能高度简缩,智力活动则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察觉不到它的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