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
【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并音湘。【说文】汉令:解衣而耕谓之襄。
又上也。【书·尧典】怀山襄陵。【注】包山上陵也
又【皋陶谟】思曰:赞赞襄哉。【疏】谓赞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
又除也。【诗·鄘风】墙有茨,不可襄也。
又成也。【左传·定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
又驾也。【诗·郑风】两服上襄。【注】上驾,马之最良者也
又【小雅】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笺】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谓之七襄。
又【史记·谥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又地名。【史记·高祖功臣侯表】襄平。【索隐曰】属临淮。【后汉·郡国志】上党郡襄垣。
又【广韵】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襄阳郡,西魏攺襄州,因水立名。【韵会】宋升襄阳府。
又姓。【后汉·襄楷传注】《风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后。 【说文】作襄
又壤、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