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克 Friedrich Pollock1894—1970 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之一。早年在慕尼黑、弗赖堡和法兰克福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政治学。20年代参与筹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并成为该所核心成员。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随研究所迁往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49年回法兰克福大学协助重建社会研究所。30—40年代,主要研究国家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理论,在考察苏联计划经济的同时,把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和美国“新政”作为有计划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实例进行研究。50年代注重自动化问题研究。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趋势,这种由国家调节或控制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废除契约自由,把某些关键性部门国有化,以增长而不以利润为主要经济指标;通过财政政策、政府定货和直接投资来保证私人垄断的部门继续生存;由国家计划经济过程和控制生产。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有“极权的”和“民主的”两种典型形式。“民主的”在现实中尚不存在,还只是一种可能,而“极权的”则是严酷的现实。在“极权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是指挥者与被指挥者的关系,政治支配经济,权力动机代替利润动机;国家社会主义就是这种新的资本主义形态的一个变种。主要著作有《苏联计划经济的实验,1917—1927》(1929)、《国家资本主义:它的可能性和局限性》(1941)、《自动化的经济后果和社会后果》(1957)、《资本主义诸阶段》(1975)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