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府 1893—1986 哲学家、逻辑学家。原名崧年。河北献县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任讲师。曾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与李大钊、陈独秀有较多联系。是周恩来、朱德同志的入党介绍人。1925年退党。1932年主编《大公报》的“世界思潮”副刊。先后任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讲授西方哲学史、逻辑及数理逻辑等课程。以介绍罗素哲学而知名,同时亦宣扬辩证唯物论哲学。30年代即指出当时哲学的主潮有二:“一为解析,详说逻辑解析;二为唯物,详说辩证逻辑”。认为二者在一定意义上可谓相反相成,主张“在理想上,将来的世界哲学实应是一种解析的辩证唯物论”(《现代哲学的主潮》)。又认为“仁”与“科学法”是“最可贵重的两种东西”,断定“仁、易、生是中国哲学中三个最根本要紧的字,而实是一体的”,“实深有合乎辩证法,有顺乎大客观”(《所思》序),进而将孔子的仁与列宁的唯物辩证法、罗素的逻辑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提出“我的哲学的中心点就是我所谓具体相对论”,真思想来自于列宁称道黑格尔的两句话:“真理是具体的”、“绝对是相对之积”,目的“就是要达到辩证解析的极致,而斯适于通,而便于用”(《我的哲学的中心点》)。主要著译有《所思》、《张申府学术论文集》、《罗素哲学译述集》、《思与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