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实在
类别 哲学
释义 实在     reality

亦译“实有”。指在认识的现象后面的现实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指宇宙、不以意识为转移而存在的东西。与“现象”相对。由于实在是指现象背后的事物,因而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前者认为实在是物质的东西,后者则认为是精神的东西。从哲学史来说,泰勒斯以水为实在,阿那克西曼德以无定限体为实在,阿那克西米尼以气为实在,他们认为一切事物是由实在表现出来的现象。赫拉克利特以火为实在,由于火的燃烧而变化为一切现象界的事物。阿那克萨哥拉以为种子是实在,恩培多克勒以土、水、气、火四根为实在,也是由这些实在变化为一切事物。德谟克里特与卢克莱修均以原子为实在,由于原子的运动而产生万物。这些古希腊罗马哲学家以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说明由实在产生现象,其中重要的是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古希腊罗马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以精神的东西为实在,如毕达哥拉斯以数为实在,由数构成一切现象世界,巴门尼德以存在为实在,而现象世界是不实在的、虚幻的。柏拉图继承这种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理念世界是最终的实在,而善的理念是实在的最终来源,一切现象界的事物都是分有理念而产生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事物是实在的,人们认识的现象事物之所以有所不同乃是由于反映有所不同,认为灵魂是“腊块”,它反映外界事物而有现象世界,其四因论讨论了质料、形式、动力、目的在形成事物中的作用。承认质料因是他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因素,他在形式质料说和潜能现实说中夸大了形式的作用,提出了纯形式(神)的理论,从而走向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是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中世纪关于实在的观点是按照共相是实在的还是不实在的而区别为唯名论与唯实论两派。唯名论认为客观事物是实在的,共相只是名称、概念,不是实在的。唯实论认为共相是实在的,而事物不是实在的,因而唯名论有唯物主义因素,而唯实论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近代经验论者中的唯物主义经验论F.培根、霍布斯、洛克都认为客观事物是实在的,人们是通过反映而认识事物,形成现象世界。贝克莱认为感觉是实在的,休谟认为知觉(印象与观念)是实在的,从而取消了客观事物的实在性,认为只有主观的东西是实在的。笛卡儿认为有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他以怀疑论先肯定精神的自我的实在性,但他又通过上帝的保证,承认上帝不会欺骗我们,借以说明客观世界是实在的。他以这种方法肯定物质世界的实在性,为他的自然科学研究建立了一个唯物主义的基础。斯宾诺莎的神即是自然界,并且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因而肯定了客观世界的实在性。莱布尼茨以精神实体单子作为现象的实在基础。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客观世界是实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坚持二元论,认为客观世界,即自在之物是实在的,但不能被认识,它刺激人们的感官产生了印象与观念,然后又由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统觉形成了感性形式与知性范畴,把形式加之于感性材料形成现象,因而康德既承认客观事物的实在,也承认主观认识能力的实在性。费希特以自我为实在的,由自我建立非我,谢林以超出于客体与主体的绝对同一为实在的,黑格尔以绝对理性为实在的,谢林与黑格尔以客观唯心主义的方式从客观的唯心主义的实在推出现象世界,并否认客观的世界的实在性。费尔巴哈最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地位,承认客观世界的实在性,并认为它是人们认识的对象。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形而上学性质,把客观世界看成是发展的,运动的实在,人们所认识的现象世界也是发展的、运动的、实在的,从而对实在观作了根本的改造。现代西方哲学大多否认客观事物的实在性,但认为人们所认识的现象世界为客观的实在内容,因而实在主要用以指观念的东西。皮尔斯认为实在是探究者的团体在其一系列探究过程中所感觉到的实际效果,分为三类,即客观的感觉与主观感受、具体事物、一般式规律;F.H.布拉德雷认为实在是经验背后的绝对。奥斯特瓦尔德认为实在是能,而不是物质。罗伊斯把实在说成是“解释的共同体”。罗素的实在论认为共相、关系是实在的,美国的新实在论与批判实在论者都认为观念、共相、关系是实在的。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0 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