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音 Buddhagho a约400—500 亦译“觉音”、“佛陀瞿沙”。古印度部派佛教论师,上座部佛教大寺派的代表人物。生于北天竺菩提伽耶附近的婆罗门家庭。据《小史》载,他曾受过良好的婆罗门传统教育,精通三吠陀等典籍。有辩才,曾游学古印度各地与人辩论。后在与佛教僧人梨波多(Revata)辩论中改信佛教。在大寺研读僧伽罗文论疏和上座部佛教教义,写成《清净道论》,并根据大寺派的思想体系,将古代僧伽罗文的三藏疏释译编为巴利文,详加疏解,使之流传迄今,为上座部佛教文献的保存作出了贡献。主张一切物质现象不可能独立存在,须以“心”为前提,只有根绝外来的烦恼,才能使肉体归诸于“心”,达到真正的解脱。主要著作有《善见律毗婆沙注》、《长部注》、《中部注》、《相应部注》、《增支部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