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学 pseudoscience 非科学的一种形态。指实为非科学,却有意识地冒充科学、伪装成科学,或打着科学旗号,貌似科学,却违背科学精神,不遵循公认的科学规范,破坏、践踏科学。伪装和虚假是其基本特征。它往往含有一个无需遵循的不变的信仰;它的知识往往包含不能检验甚至虚假的假设,而这种假设与基本知识相冲突;它没有首尾一致的理论解释。伪科学不仅打着科学的旗号摧毁科学,而且要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常见的伪科学主要有四种类型:(1)江湖骗子型,即打着弘扬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旗帜,将传统迷信伪装成现代科学;(2)学术骗子型,利用人多少懂得的一点科学或受过的一点科学训练,将伪科学装成科学,其功夫用在科学之外;(3)政治骗子型,其伪科学因被某些达官贵人用来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受到支持,或某些学术骗子在掌权后又转化成政治骗子;(4)商业骗子型,即利用科学的影响和声誉,博取钱财。伪科学的产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社会上有那样一批容易上当受骗的人,使得伪科学有它的市场。容易上当受骗同文化水平低有关,在一个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国家里,伪科学很容易流行。但是也有一些文化水平很高的人,甚至在科学研究上作出过重大发明的人也热衷于宣传伪科学。要不受任何伪科学的欺骗,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水平是必要的。但是,只有科学知识,不一定能够完全避免上当受骗,还必须具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以及求实、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