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桑葵 Bernard Bosanquet1848—1923 英国哲学家、美学家,表现主义美学代表之一,有时也被列为新黑格尔派美学的代表。曾就读于哈罗公学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毕业后曾任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后到伦敦长期任教和从事著述。1894—1898年任亚里士多德学会主席,1903—1908年任圣安德鲁斯大学教授。哲学上持新黑格尔主义立场,认为整个世界统一于绝对。作为整体的绝对是一种具体的普遍,它包含一切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过程。美学上,试图调和古今的美学思想,把18世纪美学中的形式原则与浪漫主义运动所注重的情感表现原则结合在一起,提出美学主要研究审美态度及其特殊的价值形式。把美定义为感官知觉或想像力把握到的特性或个性的表现性,同时又服从于同一媒介的一般的表现性的条件。后又进一步提出“使情成体”说,认为美是一种情感的愉快的领悟,而这个情感体现在提供给想像或想像性感受的形象里,即为表现而表现的情感。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特殊的快感,是一种稳定的,关涉对象及其形式的共同的情感,其心灵态度是静观的。反对克罗齐轻视物质媒介的观点,认为艺术要靠媒介来体现。他在美学上的最重要的贡献,是最早写出了从古希腊直到19世纪下半叶的美学史。在伦理学上,认为国家也是一个伦理实体,是普遍的道德人格,个人只有自觉地服从国家,从而将“小我”与作为“公意”的“大我”统一起来,才能达到“真我”,获得真正的人格。主要著作有《美学史》(1892)、《道德自我心理学》(1897)、《国家的哲学理论》(1899)、《美学三讲》(1915)、《当代英国哲学》(1924)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