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 nobility 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品质进行肯定性评价或划分道德境界的道德概念。与“卑劣”、“低下”相对。它的具体内涵,因时代和阶级的不同而有差异甚至根本对立。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通常给予高尚以等级、门第的意义,认为只有统治阶级的活动才是天然高尚的。例如,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认为高尚只属于奴隶主贵族,高尚只和他们的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相联系,而平民和奴隶被认为是卑贱的。在封建社会里,高尚被理解为出身封建贵族的那些人才具有的天生品质,而“庶民”和“第三等级”是天生卑贱的。资产阶级把高尚解释为少数人具有的个人特点。在资产阶级看来,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不过是无知的“群氓”,他们是不可能达到高尚的思想和情感的,只有超于“群氓”之上的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即少数的“英雄豪杰”、“天才”,包括在资本活动的竞争中获胜的所谓企业家才具有高尚的品格和特点。同剥削阶级的观念相反,劳动人民和过去时代的先进的思想家则把高尚和自我牺牲、坚强不屈、正直、廉洁等把他人和公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直至忘我境界的品质联系起来。共产主义道德继承了历史上劳动人民和先进思想的优秀传统,赋予高尚以新的内容。主要是: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