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音乐志》 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系《隋书》十志之一。凡三卷。成书于唐太宗、高宗时。主要记载南朝梁、陈,北朝齐、周及隋五代宫廷音乐的承袭、变迁。沿袭儒家音乐美学思想。认为“音本乎太始,而生于人心,随物感动,播于形气”,众音和谐,乃名为乐。圣人之乐能“与天地同和”,“导迎和气”,能使人之“恶情屏退,善心兴起”,移风易俗。乐的特征为“膏润”,具有潜移默化的审美情感作用。记载了4世纪后半期至7世纪初中原音乐大量吸收、融汇西域及天竺、高丽音乐从而产生新乐的情况,以及人们对“新声奇变”和“音韵窈窕,极于哀思”,具有强烈悲剧性情感音乐的爱好。反映出当时普遍存在于统治阶级中和民间的与儒家说教相异趣的音乐审美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