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 清李渔著。内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二百三十四个小题,论及戏曲剧作和表演、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等诸多方面。在戏剧美学上,从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方面探讨剧本创作的理论和技巧。主张“脱窠臼”,以新奇机趣为戏曲审美境界。强调“结构”对戏曲艺术重要意义,“读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结构中又强调“立主脑”,要求主题鲜明,中心线索突出。指出“头绪繁多”,“人人应接不暇”为“传奇之大病”。为使作品脉络清楚,当“减头绪”。要求从耳闻目见的家常事中发掘题材,挖出新意。强调艺术的虚构加工和传奇的“机趣”。比较曲文与诗文在词采上的不同:诗文之词“采贵曲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之词“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主张戏剧应雅俗共赏,贵浅不贵深。清康熙十年(1671)由翼圣堂首次雕版印行,题名《笠翁秘书第一种》,分十六卷。后李渔自编其诗文为《一家言》,《闲情偶寄》改名《笠翁偶集》并为六卷,收入其中。现存有雍正八年(1730)芥子园所刊《笠翁一家言全集》本。1936年收入《中国文学珍本丛书》,今有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校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