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 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 英国作家、评论家,新批评派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曾在哈佛大学学习,毕业后就读于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1914年定居英国。在文学创作和评论两个领域都有突出成就。1922年发表名诗《荒原》,在世界上影响很大,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美学上,提出“非个人化”原则,认为艺术与生活截然不同,作家在作品中展现的情感必须经过“消灭自己个性”的过程而成为体现宗教精神的艺术情感;认为艺术不直接表现情感,而是为情感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艺术主要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形式表现和媒介的运用。把文学视为用语言构成的独立于外部世界的有机体。认为文学批评的目的是解说作品,纠正读者的鉴赏能力;批评家必须克服个人的偏见,服从传统和秩序,有一个明确的伦理和神学的立场。艾略特的观点与结构主义美学相一致,在把文学研究的重点从作者转到作品本身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20世纪西方美学发生了较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批评的功能》(1923)、《文学与现代世界》(1935)、《什么是古典作品》(1945)、《论诗人的诗歌》(1957)、《批评在批判》(1965)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