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 Franz Mehring1846—1919 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历史学家、文艺批评家。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和文学史。获哲学博士学位。学习期间曾任柏林激进资产阶级的《未来报》编辑。70年代受费尔巴哈的影响,逐渐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1870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奥尔登柏格的通讯社工作。1883—1888年间主持民主主义报纸《柏林人民日报》,抨击俾斯麦反动统治,维护社会民主主义。1891年加入社会民主党。后主编《莱比锡人民报》。并为《新时代》杂志的撰稿者和编辑。1893年在《新时代》上发表《莱辛传奇》,被恩格斯称为20年来恰当地运用唯物史观的杰出作品。1892—1895年受党的指派,领导柏林自由人民舞台,提出“艺术为人民”的口号。反对1900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欢迎1905年俄国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命。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先后创办《社会民主党通讯》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理论》月刊。1916年加入革命和平主义的斯巴达克联盟。1919年与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人一起建立德国共产党。曾收集整理出版三卷本《马克思恩格斯遗著》,首次发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重新翻印《神圣家族》,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的研究和传播,起了积极作用。认为唯物史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科学的方法,驳斥把唯物史观看成几个天才家的“幻想”的错误观点。批判新康德主义,指出:鼓吹“‘回到康德去’(当然纯粹是幻想),就是扼杀整个社会主义(幸而只是幻想),是向后翻斤斗,即倒退到十八世纪致命的幻想中去”(《保卫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上,坚持从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的原理出发去说明文学艺术现象,主张现实主义,反对自然主义。但又欣赏康德的“纯艺术”的“鉴赏判断”,赞成康德关于艺术与道德无关的思想。他在理论上还对拉萨尔、施韦泽和巴枯宁等人作了不恰当的评价,未能充分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领域实现的变革。梅林又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者之一,对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研究有重要贡献,所著《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史》(4卷,1897—1898)和《马克思传》至今被视为这一领域的重要著作。主要著作还有《中世纪末期以来的德国史》、《保卫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史论文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