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格调说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格调说 中国美学史理论之一。格,指诗歌体制上的合乎规格;调,指诗歌的声调韵律。主张格调为诗歌创作的关键。起名于明代前后七子,以清代沈德潜为其代表。唐皎然《诗式》中,已有格调说的思想萌芽。他称赞谢灵运诗“其格高”、“其调逸”。宋严羽论诗,进一步提出诗有体格声调。“诗之法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沧浪诗话·诗辨》)。明李梦阳(1473—1530)开格调说之先声。他为纠正宋诗“主理不主调”之偏,强调格调重要性,提出“高古者格,宛亮者调”(《驳何氏论文书》),“诗有七难,格古、调逸……七者备而后诗昌也”。把格高调响、格古调逸作为诗歌批评重要标准。王世贞论诗也以格调为主,又强调才思作用,提出“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艺苑卮言》)。认为才思是格调的基础,格调是才思的境界。格调说从“格”出发,以为“诗之格以代降”,“诗之于唐而格备”(胡应麟《诗薮》),其“格高”、“格古”要求,往往表现为拟古和各体诗歌合乎各种格法。从“调”出发,以为“诗至唐,古调亡矣”,“宋人主理不主调,于是唐调亦亡”(李梦阳《缶音集序》)。特别注重从声调上去描摹古人,追求“调响”、“调逸”,提倡气势恢宏、雄健浑厚的诗风。但由于推重盛唐,只是貌袭,实际上变成离开内容的纯形式方面的要求。它将格调和格律相等同,认为格调即构成诗外形的声容章法体制,诗歌须合乎体裁的规格,强调声调音律的重要。把形式方面的因素说成是写诗的根本要求。清沈德潜进一步提出:“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说诗晬语》)。认为“格”即前人诗歌中所体现的规矩法度,强调辨体,指出各种诗词应当有各自遵循的特殊规格。注重诗法,讲究起伏照应、承接转换,遣字造句、章法结构、声律音调。进而认为诗人应从格调入手,直接宗法《风》《雅》,在内容上须以温柔敦厚为最高准则。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