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畿 1498—1583 明学者。字汝中,别号龙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嘉靖进士。授南京职方主事,稍迁主武选郎中。拒宰辅夏言要他当幕僚之求,遭迫害。遂以讲学为手段,在吴、楚、闽、越、江、浙等地专心传播王学,历四十余年。认为王守仁“四句教”纯系“权法,未可执定”(《天泉证道纪》),提出“四无”说,主张为学需“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即是无善无恶之意,知即是无善无恶之知,物即是无善无恶之物。”(同上)由此断言良知本质是“无”。在宇宙观上主张“无中生有”,“良知惟无物,始能尽万物之变,无中生有,不以迹求,是乃天职之自然,造化之灵体。”(《答季彭山龙溪书》)提出“良知现成”说:“良知原是无中生有……当下现成,不假功夫修正而后得。”(《明儒学案·浙中学案二》)在道德修养上主内省直观的简易方法:“至易至简,当下具足,一念自反,即得本心,可以超凡入圣”(《与莫延韩》)。援禅宗“无念”、“顿悟”思想入儒,以为“君子之学,以无念为宗”(《趋庭漫语付应斌儿》),断言“君子之学,贵得于悟;悟门不开,无以证学”。(《悟说》)又“以良知范围三教”(《三山丽泽录》),公开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一。把传统儒学“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命题,易为“众人之心与尧舜同”的主张,以尧舜为自己理想所在,仍不失儒学本色。有《龙溪先生全集》二十卷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