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特性理论theory of leader characteristics
通过对领导者个人品质的分析研究,以期找出有效领导的特征的理论。其目的是为了科学地选拔出能够最有效的影响他人完成组织目标并能取得最佳领导效果的人。这种理论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曾运用智力测验方法选拔陆军军官。后来心理学家们由于对领导特性的来源有不同解释,领导特性理论被划分为传统特性理论和现代特性理论。传统的特性理论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领导的根本因素在于天赋遗传,即领导者的特性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不具有这种领导特性的人就不能当好领导。这是一种唯心主义遗传决定论。现代特性理论则是侧重从能否胜任领导工作的要求来研究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才智及个性品质等。它强调领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领导特性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不少心理学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提出了合格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现代特性理论强调训练和培养, 因此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受到普遍重视。目前虽然各国对领导人的特性或品质所列举的项目、种类众说纷纭,但却有明显的一致性,都强调了解下属、尊重他人、善于激励、以身作则、精明果断等。这些一致性反映了有效领导者的行为是有一般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