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 南宋诗论家。字义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一生隐居不仕。诗歌美学思想上,反对江西诗派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主张,称之为“诗道之重不幸”。自谓为“拯救一代诗弊,遂起而定诗之宗旨”。主张诗当“以识为主”,“以盛唐为法”,概括盛唐诗歌审美特征为“盛唐诸人惟在兴趣”(《沧浪诗话·诗辨》)。“兴趣”系指盛唐诗歌感兴自然,笔力雄健,形象饱满,气象浑厚,极具感染力的艺术美。认为只有“熟参”“汉唐以来”名篇,经“妙悟”才能达于“兴趣”。强调作家艺术构思中词、理、意、兴的统一:“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评》)要求艺术家和诗人因兴立意,“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贵在“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沧浪诗话· 诗辨》)。作品意境能达到虚与实、神似与形似、无限与有限的统一,具有“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以禅论诗,认为学诗如“参禅”,并用“妙悟”概括诗歌审美鉴赏和创造中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认为“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同上)。熟读从《楚辞》到盛唐名家之诗,“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认为“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己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沧浪诗话·诗法》)。强调诗歌语言要含蓄委婉,含意要深远不尽:“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同上)反对注重词藻雕琢的创作倾向,主张自然天成,不落痕迹。要求诗歌形象和谐完美,音韵铿锵,气势畅通,体制完备,格力雄壮。其美学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对于形象思维特征的认识逐渐走向成熟。其影响及于明代前后七子的诗论和清代“神韵”、“格调”、“性灵”等说。有《沧浪吟集》、《沧浪诗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