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班杜拉人格理论
类别 心理学
释义
班杜拉人格理论

班杜拉人格理论Bandura's personalitytheory

亦称“人格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以观察学习和自我调适为主要内容的人格理论。他认为,人格是由大量的社会行为习惯所构成的,是人对情境的反应的习惯方式,而个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如父母)的行为而习得的。其中被视察的对象称为示范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自己行为的过程称为仿效。在观察学习中,行为的习得和行为的表现是不同的,儿童已经习得的行为可能不立即表现,而在若干天甚至若干月后才表现出来。因此他认为,行为不经直接的外部的强化也能习得。他从四个方面解释了观察学习的心理机制:(1)注意,即对示范者行为特征的认知和识别。(2)保持,即将示范者的行为以抽象的形式(如符号)保存在认知系统中。(3)再生,即将习得的行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4)强化和动机,即为使行为得以持续表现,必须给予适当的强化并使个人产生行为表现的愿望。自我调适是指个人根据对行为的预期后果而调节、修正行为的过程。他还认为,个人不仅在行为以后才获得强化(奖赏或惩罚),而且也为获得所预期的结果而行为。行为不仅受外部强化的影响, 同时也受内部自我强化的调整。个人不仅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能够确立未来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行为方式。这种人格理论强调了行为习得过程中的认知作用和个人的主动性,对于克服行为主义的简单化倾向具有积极意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0 9: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