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情感问题:

 

标题 母亲因父亲去世暴躁,是不是受刺激了该咋办?
类别 生活杂谈
内容

父亲去世后,母亲常常念叨。有时还会因为这事和我起冲突,她变得很暴躁,我猜是不是受了刺激。我很心疼母亲,可我也有学业要忙,不知道怎么平衡听母亲念叨和学业之间的关系。我尝试和母亲沟通,想让她停止念叨,却没什么效果。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怎样才能解决母亲因父亲去世产生的这些问题,既能让母亲情绪好起来,又不耽误我的学业呢?

能感受到你此刻的两难——一边是失去伴侣后陷入痛苦、情绪不稳的母亲,你心疼她的煎熬;一边是不能耽误的学业,你既想多陪伴,又怕被拖垮,甚至沟通时还会起冲突,心里肯定又累又急。

其实母亲现在的状态,很可能是失去至亲后的“哀伤反应”在作祟。父亲去世对她来说是人生巨大的断裂,念叨是她在反复咀嚼回忆、缓解痛苦(就像我们难过时会一遍遍说心事一样);暴躁则可能是悲伤没处发泄,转而变成了尖锐的情绪——她不是故意针对你,只是被痛苦裹挟着,没力气好好表达。先看清这一点,或许能减少一些你对她的“抵触感”,更理解她此刻的脆弱。

第一步:先“接住”她的情绪,再谈“解决”

你之前尝试沟通让她“停止念叨”,可能反而让她觉得“你不懂我”“连说说话都嫌我烦”。哀伤里的人,最需要的不是“被劝好”,而是“被看见”。下次她念叨时,不妨先别急着打断,试着说一句:“妈,你又想起我爸了吧?其实我也常想起他以前……”(哪怕只是重复她的话,比如“是啊,他以前总爱坐在那个沙发上抽烟”)。

先让她感觉到“我的难过被接住了”,她的情绪强度反而会降下来。等她稍微平静些,再慢慢说你的处境:“妈,我知道你心里苦,想说话的时候我特别想陪着你。但我最近作业/考试真的挺急,要是我写作业时你念叨,我容易分心,写完咱们好好聊会儿,你多跟我说说爸以前的事,行吗?”

比起“让她停止”,先“承认她的痛苦”,再“约定一个彼此舒服的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第二步:用“碎片化陪伴+明确边界”平衡学业

不必逼自己“全程陪聊”,母亲需要的可能是“不被冷落”的安全感。可以试试:

  • 固定“专属时间”:比如每天睡前15分钟,或者饭后半小时,明确告诉她“这时候我专心听你说,不碰书本”。这段时间里,哪怕只是听她重复念叨过去的事,也耐心回应(点头、“嗯,是这样”),让她知道“你有专门的时间属于她”。
  • 学业时“温和划界”:学习时可以主动跟她说:“妈,我现在要写3小时作业,中间不看手机,写完就来找你。你要是想说话,先记着点,等我出来咱们慢慢说~” 提前打招呼,比她念叨时你不耐烦地打断,更能减少冲突。
  • 用“小动作”传递在意:比如学习间隙给她倒杯水,路过时拍怕她的肩膀,睡前帮她掖下被角。这些碎片式的关心,能让她感觉到“你心里有她”,减少“怕被抛弃”的恐慌(很多老人在伴侣去世后,会怕孩子也“离开”自己)。

第三步:帮她“分担”悲伤,而不是自己“扛着”

母亲的痛苦,不该只由你一个人承接。可以试着:

  • 连接“共同记忆的人”:问问她有没有关系好的老姐妹、父亲的朋友,偶尔约来家里坐坐。同龄人聊起过去,她的情绪有处释放,对你的依赖也会减轻一些。
  • 找一件“和父亲有关”的事:比如一起整理父亲的老照片,给她买个能播放父亲爱听的戏曲的收音机,甚至种一盆父亲生前喜欢的花。让她在“怀念”里找到一点具体的事做,比单纯念叨更有寄托感。
  •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她长期失眠、吃不下饭,或者暴躁到摔东西、完全无法沟通,可能是“复杂性哀伤”,可以悄悄联系社区的心理服务(很多社区有免费咨询),或者找信任的长辈(比如母亲的姐妹)劝她“去聊聊,心里能舒服点”。别觉得“看心理医生”是大事,对她来说,这和“感冒了要吃药”一样,是在帮她缓解痛苦。

最后想对你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既要处理自己可能还没消化的丧亲之痛,又要兼顾学业和母亲的情绪,这种压力本就不该由一个学生独自承担。允许自己偶尔“做不到完美”——比如某天没忍住和她起了冲突,不用太自责,事后跟她说句“妈,刚才我也有点急了,对不起”,她会懂的。

悲伤需要时间慢慢走出来,你能做的,是陪着她“慢慢走”,而不是逼她“快点好”。给自己一点耐心,也给她一点时间,会好起来的。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0 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