祊《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字部】
【集韵】【韵会】晡横切【正韵】补耕切,并音𨸂。【说文】作祊。从示,彭声。或从方,门内祭先祖,所以彷徨也。【诗·小雅】祝祭于祊。【传】祊,门内也。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使祝博求之门内之旁,待宾客处也。【礼·礼器】设祭于堂,为祊乎外。【注】祊,明曰绎祭也。谓之祊者,于庙门之旁,因名焉。【疏】祊有二义,一正祭时,祭神于庙,复求神于庙门内。一明日绎祭时,设馔于庙门外西室。
又邑名。【春秋·隐八年】郑伯使宛来归祊。【注】祊,郑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费县东南。
又通邴。【公羊传·隐八年】作来归邴。【注】彼命反,又音丙。
又叶补光切,音邦。【诗·小雅】祝祭于祊,与下祀事孔明叶。明音芒。 【正字通】周礼大司马,中秋教治兵,罗弊致禽以祀祊。郑注:祊,当为方,主祭四方,报成万物。引《诗》:以社以方。据此是《周礼》方讹作祊,非方祊同也。《字汇》祊音方,合方、祊为一字,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