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 1133—1180 南宋学者。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张浚子。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迁于衡阳。少从胡宏“问程氏学”。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力主抗金,誓不言和。指斥时弊“民贫日甚,而国家兵弱财匮,官吏诞谩,不足倚赖”。推崇北宋周敦颐《太极图说》,并以“太极”为最高范畴。认为“太极”流行无间,贯乎古今,通乎万物。“太极动而二气形,二气形而万物化,生人与物俱本乎此者也。”(《存斋记》)思想上接近程颢。主张知先行后说,认为有了“知”可更好地指导“行”,“知之而行则譬如皎日当空”,“未知而行者如暗中摸索,虽或中,而不中者亦多矣”(《与朱元晦》)。在治学方法上,提出“所谓观书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其可疑,虽或传以贤圣之言,亦更加详审”。强调不以“贤圣之言”为准绳。但又断言“所谓礼者天之理也”,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不变的规律和准则。为学主“明理居敬”,认为“居敬有力,则其所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有《南轩集》。 |